深度学习框架(Tensorflow、pytorch等)有什么区别?

常见的深度学习框架主要有:
一、TensorFlow

  • 来自Google的开源框架
  • 重视性能和稳定性
  • 采用静态计算图
  • 适合搭建大型模型

二、PyTorch

  • Facebook开发
  • 重视开发体验和灵活性
  • 采用动态计算图
  • 开发效率高

三、Keras

  • 高层API,运行在TensorFlow或Theano之上
  • 简化深度学习
  • 降低技术门槛

四、MXNet

  • 受DistBelief启发,来自亚马逊
  • 计算效率高
  • 适合大型集群

五、PaddlePaddle

  • 来自百度
  • 面向研究和工业应用
  • 高性能并行计算能力

总的来说,各框架的主要区别在于:

  1. 来源(Google / Facebook / 亚马逊 / 百度 )
  2. 优点(性能/效率/易用性)
  3. 计算图类型(静态/动态)
  4. 算法 supportive(支持的算法种类)
  5. 适用场景(大型模型/高效研发/产业应用)

并且存在如下 tradeoff:

  • 效率 vs 性能
  • 易用 vs 控制

所以在实际使用中,需要综合考虑:

  • 研发效率
  • 性能要求
  • 模型复杂度
  • 硬件资源